當你在景區漫步,享受著青山綠水與人文景觀時,是否想過:維持這份美好,景區背后要付出多少能源成本?又要如何在發展文旅的同時,守住 “雙碳” 承諾?
過去,很多景區管理者都在為這些問題頭疼 —— 人工抄表算能耗,數據慢半拍還易出錯;想算碳排放,卻找不到精準的核算方法;明明想減碳,卻不知道從哪里下手。但現在,這些難題有了新解法:安科瑞 EIOT 能源物聯網平臺打造的 “數字碳賬單” 體系,正讓景區管理跳出 “只談節能” 的局限,邁入 “精準減碳、智慧運營” 的新階段。
1.景區減碳的 “老大難”,終于有了破局思路
提到景區能源管理,不少從業者都有共鳴:景區范圍大,能耗點太分散。從游客中心的燈光、酒店的空調,到觀光車的動力、演藝項目的設備,要把這些分散的能源數據集齊,單靠人工抄表,不僅耗時耗力,還容易出現數據誤差。
更關鍵的是,隨著 “雙碳” 政策推進,景區需要算清自己的 “碳賬本”—— 但傳統核算方式全靠事后統計,數據滯后不說,還沒法細分碳排放來源。比如,到底是酒店運營排得多,還是觀光交通排得多?想針對性減碳,卻連 “碳從哪來” 都搞不清,減碳計劃自然成了 “紙上談兵”。
而安科瑞 EIOT 的 “數字碳賬單” 體系,恰恰踩中了這些痛點。它不再只盯著 “省了多少電”,而是從 “碳” 的角度,為景區搭建起一套全流程、可追溯的管理方案。
2.一套 “數字碳賬單”,把景區碳排放算得明明白白
安科瑞 EIOT 的核心能力,在于 “讓數據說話”。通過在景區各個能耗點部署智能傳感器,平臺能實時采集電、水、氣、熱等所有能源數據,再借助物聯網、大數據技術,把這些 “能耗數據” 轉化成精準的 “碳排放數據”。
簡單來說,這套 “數字碳賬單” 就像景區的 “碳管家”:
全環節覆蓋:不管是建筑物日常運營的直接排放,還是游客交通、餐飲帶來的間接排放,都能一一記錄,分類統計;
實時可視化:管理者打開平臺就能看到碳排放數據,哪個區域排得多、哪個設備是 “碳大戶”,一目了然;
精準無*差:平臺內置了專業的碳排放核算模型,結合不同能源的碳排放系數,自動計算碳排放,避免人工核算的誤差。
有了這份 “賬單”,景區終于能清楚掌握自己的 “碳足跡”,減碳也從 “盲目嘗試” 變成了 “精準出擊”。
3.不止于 “算碳”,更能幫景區 “減碳”
如果說 “算清碳” 是基礎,那 “幫減碳” 才是 “數字碳賬單” 的核心價值。
基于 “數字碳賬單” 的數據分析,安科瑞 EIOT 能精準定位景區的高碳排放環節,還會給出針對性的減碳建議。
3.1碳配額-配額核算
測算碳配額抵消及下年度碳配額
3.2測算碳配額抵消及下年度碳配額
評定各考核對象的碳排放達成率。
3.3碳排管理-碳排分析
統計碳排放情況及碳排結構。
3.4碳排管理-碳足跡
跟蹤能源在輸入、分配、消耗、生產各環節的碳排放情況。
3.5碳排管理-碳排報告
識別排放單元和排放源,匯總碳核算,生成報告。
3.6碳交易-碳交易記錄
匯總碳交易記錄。
3.7碳交易-碳市場分析
跟蹤碳交易市場情況,綜合碳核算、管理制度及碳交易市場行情,生產碳交易策略。
4.從 “節能” 到 “減碳”,景區管理正在升級
過去,景區談能源管理,大多只關注 “節能降本”;但現在,隨著 “雙碳” 目標和智慧文旅的發展,“減碳” 已經成為景區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。
安科瑞 EIOT 的 “數字碳賬單” 體系,正是抓住了這一趨勢 —— 它不僅幫景區算清 “碳賬”、做好 “減碳”,更推動景區管理從 “被動節能” 轉向 “主動減碳”,從 “經驗判斷” 轉向 “數據驅動”。
未來,隨著更多景區加入 “低碳陣營”,安科瑞 EIOT 也會繼續優化 “數字碳賬單” 體系,讓更多景區既能守住綠水青山,又能實現智慧運營,為文旅行業的綠色發展注入更多動力。